5D3 是我在 6D 之後入手的全片幅相機,必須要說,全片幅機身對 Zeta 的意義就是高貴,但是想要拍星空、想要拍藍眼淚,全片幅加上大光圈鏡頭幾乎是唯一解,高 ISO 的改善非常明顯,所以接觸過全片幅機身之後就很難回頭,而 6D 的操作性又非常低落,拍風景可以,但是如果想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貧弱的對焦點選擇使用起來真的很麻煩,所以一次因緣際會中就入手了 EOS 5D3。
Canon 5D3 規格
主要賣點 | 22.3MP 全片幅 CMOS、DIGIC 5+ 晶片、61 點 AF、6fps 連拍、ISO 102400 高感光、Full HD 拍片 |
推出日期 | 約 2012 年 3 月 |
感光元件像素 | 2340 萬像素 |
有效像素 | 2230 萬像素 |
感光元件大小 | 36 x 24 mm |
感光元件種類 | CMOS |
最大解像度 | 5760 x 3840 |
動畫解像度 | 1920 × 1080 (30p/25p/24p)/ IPB:約235MB/min1920×1080(30p/25p/24p)/ ALL-I:約685MB/min1280×720(60p/50p)/ IPB:約 205MB/min1280×720(60p/50p)/ ALL-I:約 610MB/min640×480(30p/25p)/ IPB:約 45MB/min w |
動畫種類 | MPEG-4 AVC/H.264分別可選 ALL-I(I-only)、IPB 兩種 |
動畫音效 | 內置單聲道 / 支援外置收音 |
135 格式焦距 | 視鏡頭而定 |
變焦能力 | 視鏡頭而定 |
光圈範圍 | 視鏡頭而定 |
自動對焦情況 | TTL-AREA-SIR 自動對焦感應器61 個對焦點,41 點對應 f/4 十字對焦單次對焦 (One-Shot AF)人工智能伺服對焦 (AI SERVO)6 種自動對焦區域模式(包括區域自動對焦及重點自動對焦) |
曝光模式 | 1. 支援光圈先決 2. 支援快門先決 3. 支援手動曝光 |
場景模式 | 未有資料 |
快門速度 | 1 / 8000 至 30 秒,支援 B 快門 |
ISO 感光值 |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25600, 51200(1/3 級調校)擴展模式 50, 102400 |
LCD 熒光幕 | 3.2 吋 Clear Photo II LCD 熒光幕 ,視野率為 100 % |
儲存媒體 | Compact Flash 記憶咭 (Type I only) 支援 UDMA mode 7SD / SDHC / SDXC |
電池種類 | LP-E6 鋰離子充電池 |
機身重量 | 860 克 |
重量(含電池) | 950 克 |
體積 | 152 x 116.4 x 76.4 mm |
Canon 5D3 外觀介紹
5D系列的機身外觀都大同小異,即使是老手,不看機身上的銘牌都很難分辨。
肩上的小螢幕,這還是單眼時代作為專業機身的象徵之一。
背面的按鈕配置,很多功能都需要雙手偕同操作,其中最好用的是對焦鈕的八方小按鈕,也是跟 6D 最大的差異。
是二代、三代純粹只能看這個標記。
機身左側的各種接頭。
右邊則是記憶卡,5D3 支援雙卡槽,分別是 SD 與 CF 卡,只是現在應該沒有人有CF卡了吧……。
單眼的笨重跟相對應的微單比起來真的很明顯,即使加上轉接環還是非常明顯,5D3 900多公克的重量跟 EOS R 的660克比起來讓人有感多了,雖然加上轉接環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Canon 5D3 使用心得
一直以來 Zeta 都是使用中階以上的 APS-C 的機身,所以 5D3 的操作非常習慣,加上與 7D2 相近的操作介面,除了片幅差異,使用起來幾乎是無縫接軌,非常好用,尤其是從 6D 的9點對焦升級到61點對焦,在日常使用時方便太多了,而且還有全片幅帶來的畫質提升,簡單配一下 EF 16-35 L II 與 Tamron 24-70 F2.8,除了重之外根本完美,除了錄影的對焦等於零之外,純拍照還是非常強大。
對某些人來說,沒有內建閃燈是個大缺點,不過就 Zeta 的使用習慣,閃燈通常都是使用外接的,內閃很少用,所以也不是甚麼大問題,比較可惜的是 Canon 自家的 CMOS 寬容度較差,比起別家如 Nikon D800、Sony 等產品弱上不少,這也是後來 Zeta 有另外購入 D800 的原因之一,好在這個問題在 5D4 之後有一定的進步,雖然還無法相庭抗禮但也還可以看到人家車尾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