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器材輕量化的好幫手-Canon EOS M50

0
292
攝影器材輕量化的好幫手-Canon EOS M50

EOS M50 是佳能為了 Vlog 市場特別推出的輕量化機身,作為入門機身,M50 的操作受到大幅的簡化,但是卻加入了通常是中階機身以上才有的翻轉觸控螢幕以及麥克風接口,這樣的設計目的非常明顯阿,這幾點特徵也保留到了後來的RF系列,可惜在隨身機系列中就沒那麼好的事情……。

攝影器材輕量化的好幫手-Canon EOS M50

EOS M50 規格特色

M50 用的是 DIGIC 8 處理器,搭配雙核像素對焦,基本上保證了一定的性能,主要的特色規格如下:

  • 2410 萬畫素,APS-C 感光元件
  • 4K 24fps、1080p 60fps 以及 720p 120fps 錄影
  • ISO 100-25600
  • 236 萬點電子觀景窗
  • 3 吋 104 萬點側翻式觸控翻轉螢幕
  • 單次對焦下 10fps、連續對焦 4fps
  • Wi-Fi、NFC 以及 Bluetooth
  • Canon EF-M 接環,有轉接環可轉接 EF/EF-S 系統
  • 雙像素對焦系統
  • DIGIC 8 圖像處理器
  • 單顆電池 235 張

EOS M50 外觀與設計

EOS M50 作為 M 系列的入門機,按鈕與外觀都盡量地簡單、輕量化,也因為輕量化,所以外觀與質感非常的塑膠,有那麼一點 Panasonic GF系列的感覺,這好在內在部分還是相當不錯,當初上市時不到20000元的價格也頗具吸引力。

機身型號做在背面並不明顯,加上 Zeta 這台又是白色機身,所以沒注意看還真的會找不到。

攝影器材輕量化的好幫手-Canon EOS M50

背面按鈕的布局十分傳統,控制撥輪只有快門鍵旁的一顆,十字鈕的質感很差,感覺是一種硬梆梆的塑膠,只有一個撥輪,操控性一定使有所下降的,不過如果習慣 Canon 百位數機身的話,這部分的操作應該也很能容易上手。

M50 的一個重大改變就是外翻的觸控螢幕,Zeta 原本也有 EOS M,但是對焦性能完全無法與 M50 相比,觸控螢幕的畫質與操作也非常的好,這個特點也變成後續的傳統,在 RF 的機身上也都存在。

攝影器材輕量化的好幫手-Canon EOS M50

開機就能直接拍照嗎?並不是,Zeta 只配一個原本的 Kit 鏡,而這顆鏡頭上也有開啟按鍵,所以必須得把鏡頭轉開才行。

攝影器材輕量化的好幫手-Canon EOS M50

如何轉呢?上推切換鍵,將鏡頭轉至正常焦段才能完成開機,如果有突發狀況要拍,顯然會錯失阿XD。

攝影器材輕量化的好幫手-Canon EOS M50

這種鏡頭最早的設計好像是從 Nikon 1 系列開始有的,好處是可以進一步縮減鏡頭長度,只是用起來就沒那麼方便。

攝影器材輕量化的好幫手-Canon EOS M50

機身側邊很難得的提供了一個麥克風接口,顯然是為了搶 Vlog 的市場,畢竟麥克風接口通常是不會給入門機身的,而M50 的機身可是除了麥克風之外只剩下視訊輸出及電腦連接那麼寒酸,所以多少還是有點針對性,但是也要注意一下當你接上麥克風之後,會明顯的影響到翻轉螢幕的使用,這點就要等到 RF機身才有完整的改善了。

攝影器材輕量化的好幫手-Canon EOS M50

閃光燈是純手動開啟,有些人會覺得說這是一種偷工減料,不過 Zeta 到比較喜歡這種設計,尤其是在自己的 7D mark ii 遇到閃光燈卡死的問題之後。

攝影器材輕量化的好幫手-Canon EOS M50

M50 的重量十分輕巧,只有不到400g的重量,即使加上轉接環,也只有 7D ii 的一半左右,也因為可以轉接 EF 的鏡頭,所以也沒有特別再購入其他 EOS M 系列的鏡頭,有需要?轉接就好了。

攝影器材輕量化的好幫手-Canon EOS M50

使用的電池是 LP-E12,查了一下佳能微單中電力最差的,僅 875mah 而已,對用習慣 LP-E6的 Zeta 來說實在是一個困擾,導致 M50 錄影的規格雖然不錯,但是受限電池性能,錄影的時間也大為受限,而且有機身 TypeC 的接口,但是不支援充電,這一點真的很可惜,不然 Zeta 也是可以完全忽略電池電力不足的問題。

攝影器材輕量化的好幫手-Canon EOS M50

EOS M50 使用感想

M50 在 Zeta 拿過的換鏡頭相機中算是數一數二輕巧的,當初買入 M50 就是為了替當時使用的 7D Mark II 做輕量化,而且想說規格上連拍的性能不差,說不定還可以做為替代,畢竟 7D II 作為高速連拍機,畫質一直都不是他的強項,不過實際上 M50 的對焦還是比不上 7D II,更嚴重的是連拍的張數大為縮水,即使只是拍攝最高品質的 JPG,M50 也只能支持大約26 張的連拍數量,乍看之下跟當時的單眼比起來好像還不差,但是!這可是只有 JPG 啊,7D II 的可是 RAW 檔,兩著差異無可言喻。

再來就是當相機的 Buffer 滿的時候,在清空前相機是無法操作的,這一點有點讓人無法理解,也許是把晶片的計算能力都拿去清 Buffer,所以在完全清空前按任何按鈕都沒有反應,這點在搶拍的時候真的會讓人備感煎熬。

至於連拍上的缺點,感覺是不要把 Buffer 用完,就不太會有按鈕無反應的階段,那日常生活多半不太會有這種情形,所以說也是可以有技巧地規避一下,只可惜現在 EOS M 系列已經可以確定不再會有新的產品推出,如果這時候要入手,那就沒有所謂升級的可能,要就是換上 RF 系列了。

Digic8 處理器帶來了不少性能上的提升,但是4K 錄影的畫質還是不好,一方面是由於機身內部1.5x的裁切,所以焦段變成難以使用,再則是只有遲緩的反差式對焦,完全無法仰賴,只能靠有峰值對焦的手動對焦,4K 的畫質也不夠好,實用性很差,不過 M50 的1080P 畫質與對焦倒是十分值得信賴,自從 Canon 替相機加入雙核相素對焦之後,基本上的錄影性能就值得使用,即使是日後的 M50 II,整體上也沒有太大的更動,感覺起來只有支持錄影檔案超過 4GB 大小這一點感覺比較明顯,

內建的防手震是電子防手震,開啟之後焦段也會有一段的縮減,所以基本上 Zeta是不使用的。

所以如果你不在意錄影只有1080P 的畫質的話,其實M50 在日常使用倒也不錯,不過也真的是僅限於日常生活,這該怎麼說呢?除了操作介面過於簡潔,使用的 LP-E12 電力表現非常糟糕,加上沒有機身充電的功能,在意續航或是有長時間錄影的需求那就得買外接的電池設備來使用了。

總和來說,如果你把 M50 當作一個 1080P 的隨身機或是入門錄影機,其實也是相當不錯的,按鈕雖然不多,但是習慣觸控的話也是能彌補不少參數的設定需求,何況很多時候重量輕就可以 cover 其他的缺點了XD

留下回應

請輸入你的留言!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