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R50 -佳能最強大的入門 Vlog 攝影相機

0
65
Canon R50 佳能最強大的入門 Vlog 攝影相機

EOS R50 用起來整體感覺就是方便簡單,輕便小巧的機身,好上手的選單邏輯以及操作流暢性,佳能一貫精準快的對焦,操控性也十分簡易,在入門級市場裡面擁有很強的競爭力。而比較針對 Vlog 用途的設計對現在各式各樣的短影音創作者也多了一個非常平易近人的入坑方案。

Canon R50 佳能最強大的入門 Vlog 攝影相機

EOS R50 機身規格

自動對焦模式靜態影像: 單次自動對焦(ONE-SHOT AF), 伺服自動對焦(SERVO AF), 手動對焦
短片拍攝:單次自動對焦(ONE-SHOT AF), 短片伺服自動對焦(Movie SERVO AF), 手動對焦
自動對焦點選擇自動選擇、手動選擇
自動對焦系統對焦點靜態影像:最多4,503個手動選擇的自動對焦點 / 最多651個自動選擇的自動對焦框
短片拍攝: 最多3,713個手動選擇的自動對焦點 / 最多527個自動選擇的自動對焦框
Built-in Flash
最近對焦距離(cm)
連拍速度(每秒拍攝數量)(最多)電子前簾快門:12
電子快門:15 (如果偵測到閃爍,即使關閉防閃爍拍攝,連拍速度也會減慢)
數碼變焦數位增距鏡 x2.0 及 x4.0
尺寸(mm;約數;不包括凸起部份)116.3 × 85.5 × 68.8
驅動系統
有效ISO感光度靜態影像:100–32,000 (H:51,200)
短片拍攝:100–12,800 (H:25,600)
HDR PQ 短片拍攝:ISO 100–12,800
有效像素(百萬像素)2,420萬
曝光補償在±3級間以1/3或1/2級為單位調整
自動包圍曝光:在 ±3級間以1/3或1/2級為單位調整
眼睛偵測自動對焦適用於人物及動物偵測自動對焦 (所有自動對焦操作)
閃光模式E-TTL II閃燈測光:權衡式 (臉孔優先)、權衡式、平均 / 手動
焦距(35mm等效)
閃光指數ISO 100米6
影像解像度6000×4000 (JPEG L/RAW/C-RAW/HEIF)
3984×2656 (HEIF, JPEG M)
2976×1984 (HEIF, JPEG S1)
2400×1600 (HEIF, JPEG S2)
影像穩定器短片數位IS
液晶螢幕(尺寸)(英寸)3.0
液晶螢幕解像度(點)1,620,000
手動對焦支援
記憶卡類型SD, SDHC, SDXC記憶卡插槽
測光模式使用影像感測器輸出訊號的384區(24×16)即時測光
靜態影像:權衡式測光、局部測光、重點測光或中央偏重平均測光
短片拍攝:權衡式測光 (偵測到臉部時), 中央偏重平均測光 (未偵測到臉部時)
短片記錄格式MP4
光學變焦
可選電源交流電 (交流電轉接器 AC-E6N 及直流電連接器 DR-E18) 或USB-PD
周邊裝置連接USB Type-C (Hi-Speed USB 2.0) 數位端子、3.5mm直徑外接麥克風輸入端子、 HDMI micro (Type D)輸出端子及E3型遙控端子
處理器類型DIGIC X
感應器尺寸APS-C 尺寸CMOS
拍攝模式靜態影像:A+全自動拍攝、特殊場景、創意濾鏡、程式自動曝光、快門先決自動曝光、光圈先決自動曝光、手動曝光
短片拍攝:程式自動曝光、手動曝光、產品示範近攝短片、短片IS模式、自訂拍攝模式C、HDR短片
快門速度範圍(秒)靜態影像:
電子前簾快門:30 – 1/4000秒
電子快門:30 – 1/8000秒
短片拍攝:
自動曝光: 1/25* – 1/4000秒
手動曝光: 1/8* – 1/4000秒
*因拍攝模式和格數而異
靜音快門
標準電源LP-E17
靜止影像格式JPEG, HEIF, RAW, C-RAW
觀景器覆蓋率(約數)100%
觀景器類型0.39吋約 236萬點 OLED 電子觀景器
最高120 FPS顯示幀率
重量(克;約數;包括電池及記憶卡)375 (黑色) | 376 (白色)
白平衡自動(氣氛優先)、自動(白色優先)、預設(日光、陰影、陰天、鎢絲燈、日光燈管、閃光燈)、自訂、色溫設定(約2500-10000 K) 白平衡校正和白平衡包圍可用
* 具備閃光燈色溫資訊傳輸功能
閃燈同步速度(秒)電子前簾快門:1/250秒

EOS R50 機身介紹

撇開為了清庫存零件而推出來的 EOS R100,R50比較像是RF系統真正的入門款機身,機身設計也十分符合入門機的設定,在輕量化的機身下又簡化了按鍵,但是 Zeta 是覺得還保留了一定的操作性,尤其是一個好的觸控螢幕設計也有效的取代一些傳統設定方式。

R50 的配件十分簡單,除了背帶,也就充電器、USB 傳輸線而已,近年來的相機大概都是這樣,不太會另外付其他線材。

小巧的機身、小巧的鏡頭,輕量化的走向也是 Zeta 覺得 M43 系統以後幾乎是沒有生存空間的原因之一。

Canon R50 佳能最強大的入門 Vlog 攝影相機

Kit 鏡附的是18-45,是一顆焦段變短、光圈縮水的鏡頭,以規格來看,很難想像為什麼 Canon 要推出這樣的鏡頭,但是再看看它的體積,也可以說是他再次降低了使用單眼的重量門檻。

鏡頭的收納性很好,廣角端與望遠端的的長度也不會差太多。

Canon R50 佳能最強大的入門 Vlog 攝影相機
18-45 廣角端長度
Canon R50 佳能最強大的入門 Vlog 攝影相機
18-45 望角端長度

真正比較有意見的地方是現在居然還再推出廣角端焦段為18mm的鏡頭,要知道,Canon 的焦段傳換率是1.6x,所以18mm相當於全畫幅的 28.8mm,使用這麼古老的鏡頭焦段反而比較難讓人接受,最起碼也應該來一個15mm起跳的標準鏡阿,這時候也反映出 APS-C 機身鏡頭的欠缺,真的很難讓人抉擇。

經典又好用的模式轉盤,雖然沒有獨立的 C1、C2設定,但是傳統的功能也一應俱全。

Canon R50 佳能最強大的入門 Vlog 攝影相機

握把側邊有 USB 及 HDMI 接口。

Canon R50 佳能最強大的入門 Vlog 攝影相機

另一邊則只有麥克風輸入。

Canon R50 佳能最強大的入門 Vlog 攝影相機

在 RF 時代幾乎變成標準配備的翻轉觸控螢幕。

Canon R50 佳能最強大的入門 Vlog 攝影相機

背後的按鈕也是 Canon 的傳統配置,只是因為機身較小,所以如果你手比較大的話,操作可能會比較沒那麼方便。

Canon R50 佳能最強大的入門 Vlog 攝影相機

Zeta 覺得 R50 最不討喜的更新就是把閃光燈接點改成全電子式,儘管這樣對新款的閃光燈有更好的適應,但是這樣就沒辦法沿用舊款的閃光燈,還好可以有轉接環可以添購,但是也是多了成本與麻煩……。

Canon R50 佳能最強大的入門 Vlog 攝影相機

內建的閃光燈是 Canon 少見的手動彈出設計,Zeta 是覺得設樣機構比較少,比較不會有故障的問題,所以其實比較喜歡。

Canon R50 佳能最強大的入門 Vlog 攝影相機

EOS R50 使用心得

基本使用感想

Zeta 原本是想要搭 RF 18-150,但是買的時候缺貨,只能買到 RF 18-45,雖然不是原本想要的鏡頭,但是買來之後也不得不說這鏡頭實在是輕巧到不行,Canon 在 RF 的鏡頭規劃的輕量化是非常明顯的,你可以看到非常多最大光圈比以往 F5.6 還要小許多的鏡頭,也因為這個產品規劃,Zeta 覺得 M43 系統基本玩完了,畢竟比輕巧與畫質,M43都很難有與 Canon 相比的產品。

拍照與 M50 畫質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其他的電子性能進步非常的多,雖然有時候會期待家能再推出更入門的機身,但是看到接下來的 R100之後,基本上 Zeta 就把 R50 作為 RF 的最低機身標準了。
雖然說你只要再加一點點錢就可以買到整體操作性能更完整的 R10,但是 R50 的定位更像是讓你可以直接設定在 A+ 的全自動就可以簡單使用,覺得連拍 raw 最多6張快取也很難受,要知道 Canon 上次連拍 Raw 只有 6 張的機身已經是EOS 20D 時代了……。而且 R50 連拍速度可是有每秒12張的喔,快門按下去半秒就卡住了很有以前 M6 的風範阿。所以說買來就等於純拍 jpg 或是最多用 cRAW 就好了吧。
機身支援 type C 充電,但是不能開機時邊充邊用,在這個時代顯得有點雞肋,光圈優先下不能設定最低快門速度有點可惜。

機身有支援外接麥克風,但是沒有支援電子快門線,加上機身型號,真的會讓人聯想說 R50 就是來取代 M50 的,但是就拍照來說,快門線其實比外接麥克風更重要吧~解決的方案有兩個:一個是用遙控器來取代,或是改用手機 APP 來設定縮時攝影,不是不能使用,但是多少增加了操作的麻煩。

熱靴更新過,無法使用傳統的 ttl閃燈,還好是可以透過轉接環,但是也變相多了一個成本。

EOS R50 少了機械式快門有什麼影響?

完全取消了機械式快門,只有電子快門與電子前簾兩個選擇。
電子前簾可以解決機械前簾導致的機身震動帶來在低速快門導致的相片模糊問題,但是可以讓機械快門變得更長壽些。
只是弊病也很明顯,因為電子前簾的逐行曝光速度跟不上後簾,所以導致了快門速度越快,照片總體亮度就越不均勻、虛化的圓形光斑越變形、景深變深等等問題,簡單說就是基本就告別高速快門了。
所以像是以前流行過一段時間的壓光人像拍攝就不太適合,總之是要特別注意就是。

錄影功能感想

EOS R50 的錄影功能相對完整,除了錄影時長不能超過30分鐘之外,其他解析度的規格基本上還跟得上同時代的其他 Canon 機身,雖然說 4K 的錄影果凍現象有點明顯,但是 1080P 下基本上沒有,雖然說是比較好,但是大概也可以猜出來在1080p下應該是沒有支援超採的,想要超採又不要有果凍現象,還是得看看更高階的錄影機身。

雖然沒有clog,但是 10bit 422 的hdr pq 無論是便利性或調色空間都比 Sony 的8bit 420的 slog 來得好,所以說除非你是想要有更專業的調色及錄影需求,否則 Canon 的錄影規格基本上還是堪用的。

如果說以不拍 Raw 的話,感覺 R50就足夠多數用家的使用,除了糟糕到不行的 R100,Canon 所推出的 APS-C 機身都還有相對應的價值,不過 Canon RF 的 APS-C 系統的問題很明顯不是機身,而是鏡頭群,就算想轉接,當初 EF-s 的鏡頭群也頗為老舊,雖然說可以理解 Canon 把資源放在全面幅上,但是這樣的產品線規劃要讓人入坑也是讓人有點困惑,只能希望 Canon 趕快推出新的 RF-s 鏡頭或是開放副廠了。

留下回應

請輸入你的留言!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