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領椋鳥早年作為寵物鳥引入臺灣,在野外最早的紀錄為1974年,從1998年開始有穩定繁殖的狀況,早年還需要在特定的地方才容易找到,但是族群從 2014 年起族群數量開始攀升,現在在很多城市公園就很容易看到,不過雖然數量穩定增加,但是這種鳥類要移除也是非常困難。

原本只是想到中正紀念堂散散步,意外發現有幾隻黑領椋鳥飛過,想說上次看到牠們還是在北海岸的金山青年活中心,不知道什麼時候這裡也很穩定的族群。

黑領椋鳥
黑領椋鳥
黑領椋鳥
黑領椋鳥

烏領椋鳥小檔案

英文俗名:Black-collared Starling
學名:Gracupica nigricollis 

俗名:黑脖八哥、白頭椋鳥、烏領椋鳥
黑領椋鳥,體長約 28cm,已逐漸適應臺灣野外環境,需持續關注其野外擴散情形。黑領椋鳥體型較大,有追擊過家八哥及白尾八哥,爭奪食物資源,因此其對臺灣原生鳥種八哥之潛在危害。

  • 雌雄同型,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灰黃色。
  • 成鳥頭部近白,上胸黑,下胸以下白色。背黑褐,腰白,飛翔及翼覆羽末端白色。
  • 棲息於平原開闊地或都市公園綠地。築巢大樹或人工建物高處。
  • 適應人居生活,但具高度警戒性。成對活動,也會結小群。於地面覓食活動,雜食性。
  • 喜鳴叫,叫聲高昂、刺耳或略粗啞但響亮複合囀音如「chee-we-chee chee-we-chee」聲,也發出沙啞「呱、呱」聲。

形態特徵

體長約28cm。雌雄鳥同型。頭白色,眼周圍有一小塊鮮黃色裸皮,眼後呈箭矢形。胸及頸黑色,環繞形成一圈寬黑帶。背部深褐色,翼上覆羽有白斑。尾黑褐色,末端白色,越外側尾羽白色越寬。腹部白色。尾下覆羽白色。未成鳥頭頸淺褐色,背部褐色,無黑頸。眼暗褐色。喙黑色。腳黃灰色。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平原開闊裸地、草地、農地、河川地、都市內的公園綠地、大馬路的草地分隔島等。終年成對活動,也會群集成多達40隻的小群活動,於地面覓食與活動,成群停棲於樹上休息。生活在都市內者常停棲至高樓樓頂,生活在河川者會在紅樹林內休息。雖然非常適應人類環境,但具高度警戒性,對於可疑人類的接近會迅速飛離,飛行迅捷成直線。

食性

雜食性,以地面的昆蟲、蚯蚓、蝸牛、草籽、穀物、果實等為食。在地面走動覓食,偶爾在樹上拾取果實。

遷留型態

黑領椋鳥在台灣為不普遍的留鳥,無長距離遷移現象。

留下回應

請輸入你的留言!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