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輝椋鳥早年作為寵物鳥引入臺灣,在野外最早的紀錄為1978年,從1990年代開始有穩定繁殖的狀況,2013-2022年間則大幅度擴張,現在在市區就很容易看到牠了。

菲律賓輝椋鳥也是近幾年來在台灣大量繁殖的外來入侵種,帶金屬光澤的羽毛以及紅色的眼睛很容易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原本是想到國父紀念堂去看一下那裏的固定族群,沒有想到在中正紀念堂也有不少的數量,而且根本就不怕人,只能說太久沒在都市裡找鳥,什麼時候有那麼多的輝椋鳥都不知道。

菲律賓輝椋鳥
成鳥的顏色比較單純。
菲律賓輝椋鳥
亞成鳥
菲律賓輝椋鳥
亞成鳥
菲律賓輝椋鳥
亞成鳥
菲律賓輝椋鳥
亞成鳥

菲律賓輝椋鳥小檔案

別名:輝椋鳥、菲律賓椋鳥
學名:Aplonis panayensis
英文俗名:Philippine Glossy Starling

生活習性

原生於南洋群島,生活於低海拔森林、紅樹林及次生林邊緣,也生活在村莊、城鎮及市區中。在台灣主要出現在市區公園、校園及行道樹,也會造訪大樓陽台上的盆栽。性喜成群,無論覓食、棲息及繁殖都是成群活動。以水果為主食,也會攝食花蜜、昆蟲及其幼蟲。常在高處棲息,如電線、天線及鐵塔上。本種在台灣築巢繁殖,經常可以見到幼鳥,幼鳥上身深褐色;下身淡褐色,帶深色縱紋。雌雄成鳥同色。

外型描述

體長約 20cm。雌雄鳥同型。全身黑綠色,在陽光下帶有明顯墨綠色閃亮光澤。尾方形略短。幼鳥背面黑褐色。腹面淺米色。頰及喉有細黑縱紋。胸腹部具粗縱斑。眼血紅色。喙黑色略粗。腳黑色。

保育

亞洲輝椋鳥原本為引進的飼鳥,但被棄養或逸出至野外。台北市早於1978年就有紀錄(呂光洋等 1981),其後發展並未被詳細記錄,但至少在1990年代後期在市區內已經常可見。高雄市的觀察紀錄始於1993年,根據高雄市野鳥學會指出,當時約有50隻的族群,至2000年發展至約350至400隻 (梁世雄等2000),可見在1990年代已有穩定繁殖現象。亞洲輝椋鳥在都市內並無明顯的天敵,因此其族群擴展的趨勢應該會繼續,但以過去十餘年來的擴展情形來看,速度尚稱緩和。由於台灣並無本屬的原生種鳥類,因此沒有與原生種雜交的顧慮,但其它方面的生態衝擊仍需進一步研究。政府相關單位亦頗重視本種可能造成的生態衝擊,

保育狀態

在給各縣市執法單位查緝鳥店用的圖鑑中,已將本種列為「入侵種動物」。在國內非保育類,國際上亦無特別的保育措施。

行為

群居性,成數隻至數十隻的小群停棲在較高建築物的屋頂,成群覓食於都市內的公園或行道樹上。在高雄市經常棲息的樹種包括阿勃勒、洋紫荊、大王椰子、火焰木、吉貝棉、黃槐、印度紫檀、蒲葵、菩提、鐵刀木等 (梁世雄等2000)。有頗固定的夜棲地及日作息模式,清晨自夜棲地成10隻以下的小群分批各自外出覓食,黃昏前會群聚於固定的高處停棲點,通常是某建築物的屋頂,常見規模約二、三十隻,集體喧鬧,各自理羽,天黑前分批飛至固定的大樹上夜棲。樹棲性,總是在高處活動,幾乎不落至地面。飛行鼓翼快、速度迅捷,在大都市的行道樹與高樓之間穿梭自如,逐漸在都市上層找到屬於牠響亮的 seeeup,夾雜帶金屬聲的 chank。於黃昏夜棲前特別喧鬧。們的生態棲位。

外觀相似性

全世界共有13個亞種,與台灣地緣關係最接近者為指名亞種 A. p. panayensis,分布於菲律賓。然而台灣所見者應為人為引進,究竟為哪一個亞種尚待進一步確認。

備註

apl 希臘文意指「簡單的」;ornis 希臘文意指「鳥」。panay 意指「菲律賓 Panay 島」;ensis 拉丁文意指「屬於」。學名全意為「產於菲律賓 Panay 島,顏色單純的椋鳥」。

留下回應

請輸入你的留言!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